郭雨晴对着写有“高考倒计时81天”的黑板说:“那我要去北大读中文。”
“然后呢?”男孩儿拖着腮微笑问她。
“去你们学校门口卖冰棍咯。”
“哈哈,那我不是可以免费吃了。”
“想得美,我只是觉得像清华这样的理工学校肯定高学历美男多。”
“那然后呢?”
“卖冰棍的钱攒着开面包店。”
“再然后呢?”
“再然后啊,把卖冰棍和卖面包的钱都攒着开饭店。”郭雨晴几乎是不假思索。
“都赚那么多钱了还不包养我么?”男孩摊摊手假装做失落状,“你这么有生意头脑还学什么中文,应该读经济啊!”
上课铃及时响起,郭雨涵红着脸回到自己的座位。
那个时候他们不会知道,后来男孩没有考到清华大学读理工,而是去了西安读法律。而郭雨晴看到分数后泪如雨下,还是任『性』的在第一志愿填了北大中文系。可录取她的是武汉的高校,听着父亲的安排学建筑。
“王叔,你昨晚说你有个小店铺想租出去是么?”陈亦卿摩拳擦掌两眼放精光。
“是啊,我眼睛看不见了,也不能让念恩一个女孩子自己出去做生意啊。”
“你那家店铺周围是什么样的呢?”
“哦,离这里不远,步行大概一刻钟的路程,在玉桥码头附近,玉桥巷上。玉桥巷那边虽不甚富裕却很热闹。”王大叔回忆着和念恩娘一起做生意的情景,嘴角就不自觉的挂上一抹微笑。
“你的铺子,我租了!”陈亦卿的语气自然而坚定,却听得王启顺笑了。
“你才15岁,腿脚还不方便,怎么做生意啊,不是打算带着这几个孩子靠个店铺养活你们四个吧?大叔啊,让你们在这里住不收你们的住宿费,你们还是想想做点农活或者到浔江边捕鱼、捉蟹来卖吧,至少能够吃的。大叔的店铺租出去还能够我们父女俩生活,或者还能接济你们。”王启顺好笑得摆着手,根本不信面前这个少年的话。
“我不是靠间铺养活我们四个”陈亦卿缓缓开口,不急不躁道:“我是要养活我们六个!”
陈亦卿骗王启顺说来此寻姑母,却不想姑母已经过世了。王启顺十分热心留他们在王家吃住,而且听了程祥的身世不像那些乡亲们一样排斥他,还一定要留这个邻家孩子跟陈亦卿把这里当自己家,看得出来王启顺确实是个善人。因着王启顺读过诗书,将念恩教得也是异常懂礼,念恩干起活来利落,吃苦的劲儿也不输玲珑。若能得这二人帮助,却比带着几个孩子要来得得力。
“王叔,你别看亦卿哥年纪不大,但是他可聪明了。”玲珑和朱玉轩在旁附和。
“是啊,王叔,我家走水也是陈公子和玲珑姐救的我。”程祥始终念着救命之恩,只尊称陈亦卿为“陈公子”,却不和玲珑、玉轩一起叫他哥哥。陈亦卿劝过两次,他不肯,也就没再勉强。
“好,那我们就试试。别说租,你要是生意做的好,真能给我们父女一餐饱饭,大叔不要你的租金。要是过一段时间不行,咱们再把铺子租出去也不迟!”王启顺拍拍大腿,下定决心要和几个孩子们一起疯一把,总不会比他们刚到浔阳时无瓦遮头的日子更难过了。
“好!因着自家店铺,首先我们最大的支出房租就不必了”说完这话,陈亦卿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,毕竟自己这是鸠占鹊巢,还搞得真跟自己家一样不客气了。
“再来我们没有什么本钱,不能做大生意,只能做些稳当的买卖。”陈亦卿给大家分析着,语气听着已经是成竹在胸。
“那到底咱们做什么好呢?”朱玉轩先沉不住气了。
“衣食住行,最离不开一个吃字。玉桥码头周围都是做力气活的人,咱们呀,早晨卖牛肉汤,让他们吃饱好有力气干活。晚上就继续开大排档,吹吹江面的风,边撸串边喝点小酒,解除一天的疲乏,啧啧啧。”陈亦卿说着,好像自己现在就在吃着烤鱼喝着啤酒一样享受。
而其他五个人却面面相觑,“牛肉汤?大排档?撸串?……”
对于他们的问题,王叔、程祥、念恩不知道还可以瞎编,可是对玲珑和小轩编谎话什么家乡小吃之类的太有难度,陈亦卿也不多解释,随便搪塞过去,便借口事不宜迟要看店铺,就让玲珑推着随王叔到店铺去。
“可是陈公子,想要大量买牛肉不容易啊,毕竟牛要耕地,朝廷禁止随意屠宰,要等牛老到不能耕地才能屠杀、食用、买卖。我们卖牛肉汤是不是需要很多牛肉啊?”王启顺边走边思索着。
没想到还有这样的规矩,陈亦卿嘴角抽搐着差点背过去,想了想说道:“没关系,那我们来豆腐汤和丸子汤。”
几个人来到王叔的店铺,确实是不大。坐西朝东的面着玉桥巷,约二三十坪的样子,一眼望到底。因着以前是做凉茶生意的,也不需要多少物件,里面只简单摆放着一个柜台,两组茶柜,两张桌子和几个条凳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