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赢高的驷马高车,停在宗正府门口的时候,子婴已在门前迎候。
赢高下得车来,两人互相见过礼,携手入得府内正厅。
分宾主落座,侍者献上茶来。
赢高仔细端量着面前的子婴。
方脸厚唇,浓眉朗目,一副长者风范。
顺带,透过子婴的眼底,赢高浏览了一下其心声,心内对此行的目的,略略定了定。
赢高知道,史上几个月后的子婴,借赵高逼死二世伪立其秦王之机,诛杀了赵高,力图挽救大秦的覆灭。
但无奈,彼时被二世和赵高惑乱的大秦,只有招架之功,已无还手之力。
巨鹿一战,项羽破釜沉舟,击破了王离的二十万大军,迫使章邯投降。
而同时,刘邦西进的军队,狡猾地利用了武关守将的贪婪,劝降加偷袭,杀进武关。
子婴手里仅有的五万屯卫禁军,在蓝田一战,也被刘邦击溃。
当刘邦兵临咸阳,攻到灞上时,群臣百官纷纷背秦投降。
眼看大势已去,为了秦地生灵免遭涂炭,子婴将自己连同妻子、儿子们自缚,白马素服,携带玉玺、兵符,从轵道到刘邦军前投降。
所以,史上的子婴,做为末代秦王的履任期,仅有四十六天。
好在眼前的子婴,不知道他在史上的作为,更不知道赢高穿越过来,就是为改变这段不堪的历史。
赢高心里暗道:“既然你无力拯救大秦,那就让我来吧。”
于是,赢高与子婴详细讨论了,现存赢氏宗姓的情况,听取了子婴对一些大臣的看法,以及对朝廷重要岗位的意见。
这使赢高对眼下朝中的情况,有了大致的了解。
随后,赢高向其介绍了,即将采取的一些救亡图存的措施。
听罢,子婴说道:“公子此次即位秦王,可谓人心所向,肩上的责任重大。”
“现今,关外诸侯皆反,朝廷上下,经二世和赵高的肆虐,已经积重难返。”
“不知公子,将采取何策救国呢?”
赢高看着子婴,缓缓地、一字一句地说道:
“拨乱反正,外征诸侯,内靖朝政,普施仁政。”
子婴低眉垂目,仔细地听完,任这十六个字,在脑海里盘旋了一番,随即抬起头来,满目放光。
“好一个‘普施仁政’,若果如此,我大秦有救了。”
赢高望着子婴兴奋的脸,知道子婴完全理解了自己的意思,于是,将此次来访的目的,说了出来。
“如果子婴兄赞成我的施政纲领,恭请子婴兄,出任当朝丞相之职,切莫推辞。”
子婴一愣,随即摆手道:
“非是愚兄不肯,实在是这丞相一职,干系重大,子婴不才,实无治国之能,不堪当此大任。”
“既然公子救下李斯,何不让他再任丞相,辅佐公子呢?”
赢高知道子婴的话,发自内心,他也知道,论治国理政和才能,子婴确实与李斯有差距。
但在此非常时期,子婴的王族长者身份,又熟悉朝中情况,从稳定朝廷的角度,到平衡各方势力的层面,子婴都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不二人选。
赢高说道:“子婴兄所言,有兄的道理。我请子婴兄为相,也有我的理由。”
“李斯虽是最好的丞相人选,但经过沙丘之变后,再令其为相,已难以服众。”
子婴点了点头,深以为然,又问道:
“那王贲呢?”
赢高道:“王贲老将军,我准备让其出任太尉,发挥其在军队方面的经验和作用,如果让其理政,则勉为其难。”
“纵观朝内其他人,在目前的情况下,更难以胜任。”
“值此过渡时期,诸事纷乱之际,内部稳定是目前的首要任务。”
“而子婴兄,无论从资历、人脉、资源,以及平衡朝廷各方势力方面,比他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。”
“关键是,子婴兄一直以来,在宗族上下,朝廷内外,以正直公正闻名,出任相位,可谓是万众归心。”
“至于子婴兄所担心的,我准备让李斯出任相府的资政,也即丞相的顾问,在丞相的身后,发挥其才能,协助丞相做好理政。”
子婴见赢高年纪不大,考虑问题,如此缜密周全,不禁肃然起敬。
子婴起身,对赢高施以君臣大礼,道:
“若如此,子婴愿听从公子的安排。”
随后,两人终于谈起了如何处置二世胡亥的问题。
子婴恨道:“胡亥把兄弟姊妹,几乎屠戮殆尽,泯灭良知,天理难容,就是把他剁成肉酱,也难解心头之恨。”
“公子继位后,可速速将其正法,以谢天下。”
赢高沉默许久,缓缓说道:
“正如子婴兄刚才所说,始皇帝一脉,仅存我与这胡亥。”
子婴心头一紧,问道:“公子难道有别的打算?”
赢高点头,目光有些缥缈,说道:
“胡亥的残暴,赵高难逃其咎。如果不是赵高,从小误导并对其进行错误的教育,他也不至于沦为赵高的工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