陆青桑快步地走着,极力让自己不要被恐惧打倒。
只要她一闭上眼睛,府里上百条的人命,就浮现在眼前,让她心神俱裂。
血债血偿。总有一日,陆青桑要永王、陶步云他们偿还回来!
现在,她没有时间哭,她要去把孩子找回来。
虽然她知道,想要救出孩子实在是希望渺茫,永王千里迢迢地来到这里,主要就是冲着这个孩子。
但是,她实在不能将孩子任由他们杀死。
孩子最后是被李侍卫抱着,而李侍卫也跟着永王离去,所以孩子一定也去了陶家。
陶家,那个改变了她一生的地方,她永远也不会忘!
那个冲喜之夜,那个七窍流血的大公子,那个全府上下围捕的时刻,至今仍萦绕在她的脑海!
她如何能忘?!
跟随定王来到平阳城这段时间,她从来没有去过陶家,甚至连陶家门前的路都未曾再走过。
对于那里,她有阴影,挥之不去的阴影。
而且,陶大公子的冤死,也像大山一样,还重重在压在她的心头。
她曾数次向定王建议,为陶大公子翻案,都被定王拒绝了。
而颜熙愿意为陶大公子的事平反,可惜,事赶着事,一直没能腾出空来落实。
如今,陶步云如平步青云般,傍上了永王,已经是势不可挡。如若将来永王继位,陶步云就会更加权势涛天,到时,更不可能为大公子翻案了。
现在,陆青桑也还想不了那么远。她要做的,是先把孩子给救回来。
陆青桑先去街边的店里买了点东西,这才向陶府走去。
陶府离这不远,约莫半个时辰后,陆青桑就到了陶府附近。
这么久没来过,陶府还是一样的高大气派,门前的两个石狮子,依旧威武十足地立着。
陶府门口有永王的重兵把守着,守卫着里面的安全。
显然,永王他们已经在陶府里了。
陆青桑躲在附近的树木后面,发愁应该如何进去。
在这样的重兵把守下,就是只苍蝇也难飞进去。
陆青桑忽然想起,陶府还有一个侧门,平时是供下人们进出采购用的。
当初自己嫁入陶府前,没少来这里转悠,对这附近的情况都很熟悉了解。
那里偶尔有人进出,说不定有希望。
于是,陆青桑悄悄地离开,转了一圈,到了侧门附近。
侧门倒是没有重兵把守,但是也是紧闭着。厚重坚固的门,轻易不可能闯入。
而陶府四周的围墙,足足有两人高,上面还布满了尖刺。
除非架个梯子,或者是飞檐走壁,才有可能进入,但是如此一来,也会惊动里面的人。
陆青桑决定,还是继续观望,等待时机。
陆青桑屏气凝神,定定地看着侧门的动静。
大约又过了半个时辰,侧门忽然打开了,一个丫鬟拎着个篮子走了出来,门里还探出个脑袋喊道:“记得是东街口陈婆那家!”
“知道了。”丫鬟答道,然后往外走了。
陆青桑不动声色地跟在了后面。
丫鬟一路穿街走道,到了东街口,进了一家“陈婆甜羹店”。
陆青桑也赶紧走了进去。
只见丫鬟向掌柜道:“给我三份鹅黄酥脆膏”。
“好咧,您稍等。”掌柜的说完,就向里拿膏去了。
陆青桑趁机上前搭讪道:“姑娘,你也爱吃这鹅黄酥脆膏?”
“不是我吃,是我家夫人爱吃。”
“真巧啊,我也最爱吃这个。看你这样子,你是陶府的吧?”
“是呀。”
“太巧了,我就是你们夫人那李婆的侄女呢,就住在你们府附近的西巷里,前几天我还上你们府上找我姑妈玩呢。”
“哦,我可能没见着你。”
“你们府上人多,没遇到我也是正常。”
这时,掌柜的拿着货出来了,交给了丫鬟。丫鬟给了钱,将东西放好。
“先不和你说了,我赶着回去呢,夫人就想吃这个。”
“我也正准备回去,反正也顺路,跟你一起走吧,路上还能有个伴。”
丫鬟想了想,高兴地同意了。
两人结伴往陶府走去。
一路上,陆青桑拉拉扯扯地说些话,都是府里的人事,让丫鬟对她深信不疑。
快到陶府时,陆青桑道:“我在西巷里还有个东西,要拿给我姑妈的,还想麻烦你跟我过去一赶,帮我送东西进去。”
“没问题,反正也不远。”丫鬟毫不怀疑。
陆青桑心下欢喜。
两人又折路进了西巷。
西巷是一条长长的巷子,比较幽暗,里面居住的是身份贫寒的百姓。
这个时候,巷子里没有人,显得有些幽暗。
走到巷子里,陆青桑道:“我家就在这里,你等我一下,我马上拿出来给你。”
“行,你去吧。”丫鬟道。
陆青桑匆匆地走了。
丫鬟站在那里,耐心等着陆青桑。
忽然,一只手帕将她的鼻子捂住,她还来不及喊,就感到头脑一晕,沉沉地往后倒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