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云和段誉到达岳阳时是4月初,距离武林大会召开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。
余嫂已经率领九天九部的人手先一步赶到,在岳阳城内稍作打听,刘云就得到了与她们有关的情报。
“那群有西域口音的女人雇了大批工匠,乘船前往湖中央的君山岛,好像是想搭建戏台还是什么的。”
灵鹫宫坐落于天山脚下,常年与西域居民交流,话语中难免会带上些当地口音。
得知九天九部的去向后,刘云和段誉没有在岳阳城多停留,在洞庭湖岸雇了一艘船直接前往君山岛。
这个时期的君山人迹罕至,只有极少数渔民定居于此,靠山吃山靠水吃水。
岛上很大程度还保留着原始的自然风光,只有零零星星的几座破旧道观点缀在山林之中。
君山被誉为道家第十一福地,有道士隐居于此修行并没有出乎刘云的意料。
余嫂选择的会场搭建地就位于其中一座废弃道观内。
通过观外腐朽严重的牌匾可知,这里原本叫老君观……非常常见的道观名字。
观内的正殿还保留着一座太上老君的雕像,不过表面早已斑驳不堪,大殿四周也能看到大量的蜘蛛网和青苔。
九天九部的人也才刚到君山不久。
雇佣来的工匠正在观内的广场上大兴土木,准备将这里扩建为武林大会的主要场地。
从占地面积来说,老君观并不逼仄,以前应该也有过一段辉煌时期,可惜后继之人没能将道观持续运营下去。
“尊主。”
刘云和段誉刚刚进入道观,纵览全局的余嫂立刻迎了上来,低头向刘云请罪。
“属下惭愧,让那慕容复逃跑了。”
刘云恰到好处的露出意外之色,随后不以为意的笑着安慰道:“没关系,跑了就跑了。”
“眼下武林大会的事情更重要,到了五月初七大会召开之时,我相信他会回来的。”
刘云不追究过错的决定让余嫂松了一口气。
“是,多谢尊主体谅。”
“对了。”
余嫂突然想起了什么:“尊主,还有一事需要由您定夺。”
刘云:“余嫂请讲。”
余嫂抬手指向老君观东面:“隔壁清风观的观主想要见您一面,说是有重要的信息要传达给逍遥派当代掌门。”
“哦?”
这个消息让刘云有些意外。
‘不但知道向来隐世的逍遥派,还指名点姓要见当代掌门……莫非这道家第十一福地还真有前辈高人隐居?’
正一道三大派的主要势力集中在两江一带,应该影响不到两湖之地,刘云一时间也摸不准对方的用意。
‘难道和四处云游的童姥有关?’
童姥是从去年年末开始返老还童的,算算时间,最多3月出头就该功行圆满了。
由于九天九部的大部分人手都离开了灵鹫宫,梅兰竹菊四婢是否归来尚且未知
“我知道了,清风观是吧。”
‘话说这也是个大众到不能再大众的名字……’
段誉对道家之间的往来不感兴趣,与刘云告别后就独自在君山各处游山玩水。
反正整个君山岛都被九天九部严密的监视着,这个书呆子只要不主动作死去找猛兽单挑,应该不会遇到危险。
而且君山岛上有没有猛兽还是两说。
清风观的规模比老君观要小得多,整个道观里一共只有3个人。
道观大门口站着两个十岁出头的迎客道童,从口音来判断,应该是岛上渔民的孩子。
观内十分冷清,只能从大殿之内能听到一个绵长的呼吸声。
‘好深厚的内功,果然有高人隐居于此。’
“师傅,贵客到了。”
盘坐于蒲团上的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道士。
此人满面红光,双目炯炯有神,颇有几分鹤发童颜之像。
灰白色道袍已经非常老旧,但打理得非常整洁,手上还搭着一束脱毛严重的老旧拂尘。
刘云打量老道士时,对方也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在观察他。
“长生、久视,你们先下去吧。”
“是,师傅。”
两个小道童离开后,老道一甩拂尘从蒲团上起身,以标准的道家稽首礼向刘云微笑。
“无上天尊,清风观李善宝有礼。”
“贫道道号紫云,乃抱朴一脉传人。”
刘云楞了一下才稽首回礼:“在下刘云,逍遥派第三代掌门,尚无道号,见过紫云道长。”
‘抱朴一脉,葛洪的传人吗?’
《抱朴子》是东晋时期的道人葛洪撰写的道教典籍。
《抱朴子》内篇详细介绍了吐纳、炼丹、修仙和符篆等道家精微要义,外篇则是论述时政得失,人事臧否。
此书被誉为集魏晋以来仙家理论之大成,正式确立了道教神仙的理论体系,对后世道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。
现代流传甚广的道家九字真言就出自《抱朴子内篇·登涉》,原文为“临兵斗者,皆阵列前行”。
唐朝时,九字真言随日本遣唐使东渡,因抄录错误被误记为“临兵斗者,皆阵列在前”,误打误撞之下成为日本阴阳道最重要的咒法之一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