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到调令的呼伦,心里边还有一件事没有放下。
就是这个地方如果想要发展,就必须要有生产。
而目前最需要生产的就是粮食,可是生产粮食的话。
庄稼汉是不缺,缺的就是,种子牛马,农具以及灌溉水田的水渠。
当呼伦来到葫芦村口的废水渠旁边查看,这座水渠已经被堵塞,
渠道狭窄,肮脏并且泥泞,水区旁边长满了杂草,水区里边全是淤泥。
这天中午,呼伦就叫来了全村的人,他站在高高的台上上面对大家说道:“老乡们,虽然我们现在有肉吃了,但是不能总吃肉啊”
“我们是草包肚,还是要吃五谷杂粮的,所以我准备在这里开渠,生产粮食”
第一听到这么说,底下人轰然叫好。
呼伦轻轻把手往下一按,示意让大家安静地听。
“但是呢,你看咱们这的地势,两边山夹着咱们这个村,这个水流的走向是绕着山走,现在已经是夏天了”
“经过这夏天地里暴晒,如果没有水源灌溉,那就是大旱,可是想要把水渠引进来,老渠又太过堵塞,大家说该怎么办?”
“那还不好办了,开新渠呗!”
有人跳出来说道,他的声音很大,引起了大家的赞同。
“说的对啊,开个新渠道把水引进来。”
“咱们夏天,粮食种下去,然后秋天就可以收获了”大家纷纷赞同。
呼伦又说道:“可是我听说以前住在这里的老村民说过,这个老渠道之所以不能用,是因为这条河水引进来的水”
“没有堤坝,没有支流,只要一开新渠道,水进来以后无法控制,四处横流就会把心中的庄稼给淹了!”
大家这么一听,纷纷吵闹起来
“那怎么办呀?”
“这不能开新渠道,老渠道又不能用的”
“没有水种的什么地?”
“谁说不是啊,现在这个是的,别说这里大旱了,整个西北全都是旱地呀,逼得多少人不得不举家搬迁变成流民啊!”
村民们议论不已。
这时候从人群里面走出来一个人,这个人很特殊,他瘸着腿弓着腰,一副病殃殃的样子。
他抬头对呼伦说:“我看这个老渠道不是不能用,只要把这个老渠道再给它再重新疏通一下,还是可以用的。”
他的话引起了呼伦的好奇,他问道:“我说这位师傅你是懂这一块的人吗?”
这个驼背的老头笑着点了点头。
“大人实不相瞒,以前在我们那,我就是专门通渠道的,后来师傅老了”
“我逐渐接过他的衣钵,继续帮人通渠道,只是这种活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,所以也没什么名气。”
就在这时人群里又走出来一个高大威猛的汉子,他也是从难民营来到这个村子的。
他大声说道:“一个默默无名的人,也敢拿全村人的生计开玩笑”
“本人是陕西人,因为随家人流落了山西,幸有大人能够接纳我,在下不才愿意在通渠道之事为大人敬献一份薄力。”
这一下子跳出来两名可以通渠道的人,简直把呼伦给乐坏了,原来人才都藏在群众里啊!
但是呼伦看得出来,这两人好像不大对付。
尤其是那个高大威猛的人,有点瞧不起这个弯腰瘸腿的老头儿。
这下就好办了,既然有专业人士在那就听专业人士的意见。
说的呼伦把所有人都遣散了,只留下这两个会通渠道的师傅。
他找到了这位健壮的师傅问道:“敢问,这位兄弟,你是会通渠道还是会建大坝?”
呼伦这么问他,也小心翼翼回答了:“本来在家的时候,就喜欢在河坝上玩,有时也会见到那些通渠道的师傅,在河道上通渠道”
“加上自己聪明好学,一来二去看那些经常渠道人的方法,也就无师自通了”
这次,既然有他大显身手的好机会,他很想尝试一下。
听他这么一说,呼伦心里有了计较,这个老人是属于实干型,虽然嘴有点笨,但是所经历的都是实战经验。
而这个健壮的人呢看似一表人才,其实对于通渠道上的事情,也只停留在懂而已,并不能说会,可是这两个师傅到底听谁的呢?
他还想继续听听他们两个人的意见,他就开始问起来:“那我想请问二位,这新渠道和老渠道到底该如何选择?”
“我们是疏通老渠道呢,还是开一个新渠道?”
驼背老头儿,没想说话,却被这个健壮的人抢了话头。
“按我说呀,还是开新渠道,如果再去老渠道上做文章的话,不仅耗时费力,而且老渠道,这个形势走向并不适合继续灌溉农田”
他这么一说,旁边的驼背老头用异样的身子看着他,仿佛在无声的抗议!
呼伦就问这个老师傅:“那您认为呢?”
驼背老头儿回答道。
“老朽认为还是继续在这老渠道上下功夫,前人既然选择这个老渠道,必然有选择的道理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