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既然技术方面没问题,那钱的事……”
孔孟笑道:“这就是我需要两天时间的原因。”
“是吗?说说你的打算。”
谈及对儿子的了解,孔父自认第二,没人敢说第一。
孔孟刚刚大学毕业,手上肯定没多少钱,他敢信誓旦旦保证能在两天内筹集到足够的资金,应该想用其他办法。
果然,孔孟道:“爸,我是这样想的,既然咱家的钱不够,为什么不考虑拉上别人一起干?
听仁子说,今天咱们村九成的人都种了紫葡萄,8块变8毛,咱家有了经验还赔钱,其他家肯定赔的更多。
所以酒厂的建立,得到实惠的绝不止咱们一家,只要向其他人说明情况,并保证大家的利润,相信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出这个钱的。
我大致算过,孔家村一共105户人家,只要有一半人愿意出钱,就是52户,20万平均下来,一家甚至不到5000。
这些钱不多,却能保证自家葡萄不用贱卖,还有额外的分红,如果是我,肯定不会拒绝!”
谁知听了儿子的话,孔父原本恢复不少的精气神再次萎靡下来。
他看着孔孟苦笑:“孟子,知道家里出事,你能在短时间内想到这个方法,已比我强出太多。
要知道你爸当时足足花了三天,才有大致思路的。”
听到父亲的话,孔孟心里也是一沉。
他眉头紧皱:“这法子不行么?”
孔父道:“不是不行,事实上,通过我的游说,全村已有32户人家答应投钱了……”
说着,他顿了顿:“可能是你弟没给你说清楚,那20万的缺口,并不包含这笔投资。”
“这……”孔孟一呆,事情显然出乎他的预料。
他怀疑的看着父亲:“爸,小仁不是说办葡萄酒厂开始只需50万就行了吗?难道咱家连30万都拿不出来?
我记得妈说过,去年卖完紫葡萄,咱家的钱已有70多万了吧?”
孔父道:“你这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,没错,去年的葡萄卖出去后,咱家确实有这个数。
但光是盖房就用掉45万,500亩葡萄的育苗、施肥、浇水、裁剪哪一项不需要雇人花钱?从年初到现在,你爸我已经砸进去了15万。
新房盖好,里面家具得添置吧?你妈已非常节省了,5万块钱也不过勉强打住。”
孔孟:“……”
果然,不算不知道,这一掰扯,孔家的流动资金甚至不到5万。
见儿子脸色难看,孔父反而开口安慰:“没关系,钱的事你爸再想想办法。
只要能解决技术问题,相信你爸这把老骨头在孔家村还是有几分面子的。
不说这个了,先去吃饭。”
饭菜上桌,孔父将和孔孟的谈话一说,孔母和孔仁脸色也好看很多。
孔仁看着哥哥的目光全是崇拜:“哥,没想到你不仅懂医术,连酿酒也知道?”
孔父一愣:“医术?”
孔仁点头:“爸,你不知道,妈能快速苏醒,可不是医院的功劳,而是我哥一番推拿……”
他将医院的事仔细说了一遍,见父亲目光炯炯的看着自己,孔孟连忙解释:
“我上大学时,有个同学就在医学院。我听他对中医理论说的头头是道,好奇之下也专门研究了几天中医,能将我妈救醒,大部分还要归功于运气……”
孔父却有些不信:“真的?那个同学?我以前怎么没听你说过?”
“大学认识的,爸,这事我有必要骗你吗?”
孔父还要追问,孔母眼睛一瞪,打断道:“喂,吃饭呢,儿子好不容易回来一趟,你像审犯人一样有意思吗?”
说完她又对孔孟道:“孟子,别理你爸,你能帮他解决酿酒方面的问题他就该烧高香了。
至于钱,你不用担心,大不了咱把房子抵押出去,多了不敢说,20万还是没问题的。”
见父亲被母亲两句话说的不敢再问,孔孟笑道:“爸,妈,儿子现在是没多少钱,不过致远那边待遇不错,相信用不了多久,咱家的经济状况就能改善。”
经一家人来回这么一说,孔孟发现家里的情况好像也没那么糟,连带着他的心情也恢复不少。
孔父摆摆手:“你教好自己的书就行,我就从没打算用你的钱。”
孔仁却好奇的问:“哥,听说你去的那个致远是个贵族学校,一个月工资过万应该差不多吧!”
孔孟道:“你也太小瞧你哥了吧?”
说着他伸出三根手指:“我现在基本工资是3万,若加上课时费,5万问题应该不大。”
咳咳咳……
孔仁直接被嘴里的菜噎到,接过母亲递来的水喝了好半天才回过气:
“一个月5万?亏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家种葡萄肯定比你教书挣的多,原来是我自欺欺人了。”
孔母却是不信:“孟子,当老师真这么赚钱?咱村的二嘎也是老师,听说他一个月加奖金还不到5000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