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国。
皇都大梁城。
正是人间四月天。
天空依旧风雪飘摇,白茫茫洒落在八千年古城。
自大夏第一代圣主建国以来,扫清寰宇,震慑一方,泱泱大国,国泰民安。
朝堂设钦天监,广招天下奇人异士,以术法德行广济天下农桑之道,百姓曾富甲一方,三山之地,庙宇佛堂遍布,香火鼎盛,信徒满天下。
然则近百年来,天下大寒,冰川期越长。
大夏圣主龙渊虽然圣明,亦无法逆天改命,受难百姓每年越增,大夏圣主亲下罪己诏,收天下之民于大梁府及其南部州郡,并让寺僧之庙广庇难民,然而数年之后,大梁城周遭寺庙皆在一夜之间人去庙空,只剩金佛庙堂,不见那寺僧施粥。
圣主龙渊一夜间怒下圣诏:改寺为房,用于民,又往大梁九龙山焚香祭天。
不曾想被魔道七圣之一的古恶来偷袭,身受重伤,隐居太清宫疗养,由太子龙乱监国。
宫阙皇城。
太子龙胤穿一身兖龙金服,头戴暗金龙冕,看起来约三十来岁,面容不俗,只是唇齿略薄,越发显得鼻梁鹰勾,有七八分阴鸯,玉撵由八人抬乘,行走间纹丝不
动,天空之雪,由华盖遮挡,落不下分毫。
再往后,莺莺燕燕追随,不下百名佳人,排场极大。
左右跟随落后半步,分别是一名低头的白面大太监赵志以及戴红衣禅帽的国师红叶。
一行人走了一段,龙胤微微抬一个手指,玉撵停下,龙胤目光下移,眉头轻轻的皱了一下。
大太监赵志往下眯缝眼睛一看,只见得皇城宫墙之下,有蜷缩如冻狗的难民,三五一团,抱团群暖。
大太监赵志忙哎哟一嗓子,回头对一名金吾卫道:“快把那些个野狗儿赶走,也不看看这是他们该待的地方吗?”
“是,督主。”
金吾卫冷面持戟而去。
待其走了几步,大太监赵志微微后退一步,对身旁贴己的小太监道:“小春子,去,将宫里那些个不要的破布旧帘还有黑炭灰抹都给他们送去,让他们以后找个狗窝待着也好,别丢了性命。”
“是,干爹。”
赵志藏在袖子里的手挥了挥,头越低,小碎步无声跟上太子。
太子龙胤皱起的眉头消失,大太监微低的身子高了一丝。
身旁的国师红叶禅师,则始终慈目和善,双手合十,捻一串佛珠,身体有佛光涌动,澎湃的佛力笼罩身体,
周围数丈,皆是温暖如洋,唯独罩不到宫墙之下的难民。
龙胤走到宫阙一角的龙亭里,慵懒的舒展筋骨,将一盘玉果端在手上细品,眺望大梁城,叹道:“人间四月,犹是雪花纷飞,今年的雪景,十分别致,当真是别有一番风景,国师,极西之地,也似这般美丽吗?”
红叶禅师慈和道:“未曾。”
话落,见大梁城内有一间篷子在施粥,煮粥之人,皆是穿着褥旧的道袍,他一捻佛珠道:“当今圣主,仁德天下,兼容百家,天之厄难昭雪,终会过去,只是殿下如今监国,却有人替殿下做事,分功德,赚名声,殿下今日眺望天下,风景虽然好,但圣主一旦出关,只怕会责怪殿下怠惰。”
龙胤闻言,先是一愣,又见国师拈花佛指,意有所指,寻目看去,顿时明了,他怒道:“是何人指使那些臭道士施粥的?又是何人戍守城门?皇城之下,鱼龙混杂,倘若有不轨之人意图对父皇不利,谁担得起这个责任!赶走,通通赶走,传令,今日起,大梁城只开南门,凭票引入城,凡是没有的,一律不准进,另外,让钦天监的术士,将那些道士尽数缉拿,严加审问。”
“喏!”
一名侍卫匆匆离去。
大太监赵志微微抬起头,咳嗽三声。
太子龙胤侧目道:“赵公公是否身体不适?若是不适,让国师给你一枚佛丹,你毕竟是父皇身边的老狗……咳……大伴,可不要冻着了。”
赵志看一眼国师,低头道:“老奴多谢殿下关心,老奴就像陛下身边养的一条土狗,这点冷冻,早习惯了,倒是这城内外的百姓,如无衣服遮寒,又无粥米进食,没有狗耐冻,会死的。”
“没衣服穿?那为什么不躺在暖床上待着?没米粥进食,可以吃肉糜嘛,唉,都怪父皇这些年为这些人操心过多给惯坏了,让他们越发懒惰,今日州府施粥,他们群集而去,明日大梁施粥,他们如恶狗扑来,烦不胜烦!”龙胤不耐烦的挥挥手,“国师,我听钦天监的人说,九龙山上,有奇特之景,映照上界仙人之姿,陈非是祥瑞之兆,我打算明日去看看”
红叶禅师双手合十:“阿弥陀佛,天降祥瑞,定会庇佑圣主,早日康复。”
龙胤手上捻着的玉果掉在地上,一点也不香了,他抬起手扇了身边的持盘侍女一巴掌,一脸阴鸯:“回宫。”
一行人浩浩荡荡。
这时,一名满头霜雪,负剑于侧的老儒生匆匆赶来,急禀道:“太子殿下,凉州,雍州,蜀州,江州等各州府有紧急公文送达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