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桩凶案,一桩连环奸杀案,一桩密室杀人案,还有一个是本地木材商人被人谋财害命。
前两桩案子都是上半年发生的,时间过得有些久,只有最后一桩是半个月前的事,赵林决定从最近的查起。
时值仲秋,庄稼成熟,清河县东码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。
船里装载的是新米,把船身压得很低。
河埠上去,是能容纳两辆马车并排行走的街道。
阳光洒下,照在赵林、梁松、何庆全和陶二愣一行人的身上。
隔着老远,赵林就看见肩披白色汗巾,腰扎黑带的力夫们忙碌地搬卸货物。
“别抢,船还没停稳。麻九,你带几个人去隔壁船上去……”
监工挥舞着竹签大声叫道。
看着熟悉的场景,赵林心头黯然,想起年初跟周炮头一起搬货的经历。
两个人忙乎一天只能挣二三十文,中午就蹲在河坝头吃东西,可惜已物是人非。
梁松不知赵林心中所想,以为他在发愁凶案的事情,忿忿道:“那孙璋真不是东西,事到临头把案子甩给我们,简直无耻!”
“要不咱别干了,不背这口锅,爱找谁找谁去。”
赵林收回思绪,勉强笑道:“你说的对,不过总要试过才甘心,不是还有七天时间吗?”
梁松叹了口气,“太仓促了。”
三桩凶案的卷宗很粗陋,只有一些审讯笔录,关于现场的记载也是寥寥,显然没有经过深入调查。
赵林自认不是宋慈再世,狄仁杰复生,没有看透人心的本事。
但他有神探所不具备的东西:过人的听力。
这是他的一个隐藏优势,能在嫌疑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监视对方。
不过这三个案子的嫌疑人都没确定,颇让人伤脑筋。
这次来码头就是想先了解情况。
“赵捕头,我去那边看看。”
何庆全指着街边的店铺道。
说着解开腰间的褡膊,往肩上一挂,小步快跑过去。
身手矫健,丝毫看不出来是年过花甲的老人。
赵林知道他是讨好处去了。
收税本来是皂吏的事,捕快大多被派到民风淳朴的乡下收税。
不过捕快都是武人,不甘心把这么大一块肥肉让出来,就以商户抗税,帮派阻挠等理由把好的街区占下来。
这算是当捕快的一块隐性收入。
不一会儿,何庆全一脸失望地走回来。
“完了,油水都被捞没了。”
“何老,怎么了?”
赵林一问才知道,原来孙璋把今年的税都收了,而且是今天上午刚收的。
坑了自己,临走之前还不忘捞一票,这人性简直了。
“很好,这笔账以后慢慢算。”
赵林暂时没心思计较这些,决定先把精力用在调查凶案上。
“榜爷,歇着呢?”
来到河岸边,赵林对正在品茶的榜爷说道。
榜爷手下有一百多名力夫,走街串巷,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,消息最是灵通。
既然要了解情况,赵林第一时间想到榜爷。
榜爷转过头,看见一个年轻的捕头跟自己说话,惊得从椅子上弹起来,脸上堆满笑容,说道:“这位捕爷,找小人何事?”
“榜爷不认得我了?”赵林笑吟吟道。
榜爷吃了一惊,大着胆子盯着赵林的脸看了半天,只觉面目依稀熟悉,却是想不起来,迟疑道:“大人您是……”
年初时赵林身体还未长成,如今身材高大,体魄雄健,跟从前判若两人,也不怪榜爷认不出来。
“我姓赵,年初在你这做过工,想起来了吗?”赵林提醒道。
榜爷惊得张大嘴巴,好半天才道:“赵老弟……”
话说到一半,飞快地扇了自己一个巴掌,“看我这破嘴,赵捕头找小人何事?”
他没想到半年多不见,赵林成了捕头,还管着码头这一片,不由暗自庆幸自己当初有眼力,没做什么出格的事。
赵林摆了摆手,笑道:“没事,我刚担任这一片的捕头,找榜爷拜个码头。”
榜爷忙道:“赵捕头折煞小人了。小人姓田,名大榜,赵捕头直唤小人名字便可。”
“最近生意怎么样?”赵林随口问道。
田大榜笑道:“托您的福,今年风调雨顺,生意不错。”
赵林闲聊几句,随后转入正题:“柴启洪死的事情你知道吧?”
柴启洪就是那名木材商人,半月前死于家中。
医官鉴定人是晚上死的,但直到第二天早上尸体才被人发现,死因是胸口中刀,但那把刀却不翼而飞。
听到柴启洪的名字,田大榜有些不屑地道:“知道。他人一死,三个儿子就忙着争家产,尸体停了十天才下葬,可真是一帮孝子贤孙。”
争家产?
赵林心中一动,根据卷宗记录,事发当天,柴启洪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去找他借过钱。
老三没成家,跟老爹住在一起,当晚在赌场。
柴启洪气得在家里呆不下去,跑出去喝了顿酒,晚上友人送他回家,结果没多久就死了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