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时急,那时快,眨眼的时间,初一便到。
黄昌文带着黄小昆一早就去山上上了坟,回到家时梁花已收拾好东西,夫妻俩一刻不停,带着孩子就向街上走去。
到了梁俊杰家,只见门上贴了新写的春联:大泽龙伏藏远志;莽原蛇蜕蕴生机。
黄昌文开玩笑道:“这倒像个中药铺。”
“不会说话就把嘴闭上,新年大吉,说什么药药药的?”梁花不悦道。
黄昌文解释道:“这远志不就是中药?”
“就你什么都懂?”梁药走到门前,瞧着门虚开着,喊道:“幺爸、幺妈……”
王小慧在里面听到喊声,忙出来欢迎,人未到,声先至:“小花来了?直接进来。”
梁花招呼孩子喊“外婆,”边问道:“大哥他们都回来了吧?”
王小慧道:“都到了。”
两个孩子都喊道:“外婆。”
王小慧听着舒服,说道:“好久没看到我的两个孙孙了,快到屋里吃糖。”又见黄昌文手中提了东西,忙接过来,让他放在空闲桌上,去屋里坐。
进了里屋,只见一家人正围坐在一起闲聊,见到有客来,纷纷起身热情欢迎。
梁俊杰家无疑是整个联合村第一家用上烤火炉的,圆圆的炉芯上面顶了一个圆盘,一角有一根比小碗略大的排烟管,通体呈铁黑色,上下俱是铁铸的,有百多斤重。
可以用来烧煤取暖,彻底告别老旧的烧柴烤火的时代。
估计是源自于北京,人们称其为北京炉。
为了防止热气外泄,梁俊杰特意用砖砌了一间大小适宜的房间,能坐下十来人,即宽敞又温暖。
而在新砌的墙上,还有一个吸晴点,有一块会动的屏幕。
那是梁俊杰特意留的电视机的位置。
梁俊杰亦是整个联合村第一家买上黑白电视机的人,是通了电之后就买的。
每到晚上七点半之后,都有不少人会聚在梁家看电视,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国家的大事小情,让人们觉得生活丰富多彩起来。
而此时,屋里的众人正在回味昨天的春节联欢晚会,述说自己心中最佳的节目。
依次望去,梁俊杰坐在正在,左侧是儿子女婿,右侧是女儿儿媳。
梁小鹏、梁小康、康小健、夏成功正陪着梁俊杰摆龙门阵。
梁小婷、谢菲菲、欧阳宛如、郑远琳各自抱了一个孩子,讲着彼此的育儿经。
而单独坐在小板凳上,背靠着炉子的一男一女,却是梁小康的大儿子梁泽龙和二女儿梁泽凤。
梁泽龙瞧见黄小昆,热情欢迎他一起坐着看电视。
黄昌文自然挨着夏成功坐下,梁花抱着孩子坐在了郑远琳的身旁。
梁俊杰此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,这一大家人总算齐聚在了一起,可谓儿孙满堂,他又怎不欢心?
祖祖辈辈的努力,总算在他梁俊杰的手上得到了光大发扬,梁家终于成了联合村第一大家庭,论财力,论文化、论资历……无论哪一样都可谓数一数二!
从省城到区里,都有梁家子弟,未来必然更加辉煌!
梁俊杰待几人坐齐,示意大家安静下来,听他讲两句。
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,此时他是梁家的主心骨,众人都安静下来,听他说话。
梁俊杰道:“今天人来得都比较齐,难得大家团聚,为了让我们梁家发扬光大,我决定从今天开始,制定家风族规,希望大家都能遵守,也在各自的行业开拓进取,为我们梁家伟大的复兴作下坚实的基础。”
众晚辈都耐心听着,只有王小慧埋头不理。
自从梁俊杰当了村支书之后,她就发现梁俊杰时时刻刻都抖着官威,说句闲话都打着官腔,令人难受。
若是平时,她肯定起身就走,哪还听他喋喋不休,而今天子女都在场,如若违背了他的意愿,肯定要惹他发火生气,便只能受着,却是当耳边风,一个字都没听进去。
梁俊杰话音刚落,梁小康就鼓掌赞同道:“说的有道理,无规矩不成方圆,但凡百年世家大族,都有自己的族规,我们也应该定一个百年发展大计,不能满足于现状,才能重现辉煌。”
梁俊杰点了点头,继续道:“小康这话说的对,不愧在城里安了家,有战略发展的眼光,当然出了一点成绩,不能骄傲,目光必须放长远,你的缺点就是性格不够沉稳,必须向小鹏多学习,你看才多久的时间,小鹏已经做了车间主任,前途不可限量。”
梁小康道:“要多向小鹏大哥学习。”
梁小鹏摇了摇头道:“都是看着热闹,如今是每况日下,以后的事情还不好说。”
黄昌文不解他这么说的意思,疑惑地道:“这话怎么说?”
梁小鹏道:“国家有蛀虫啊,某些人开始挖社会主义的墙角,要走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,对国有企业冲击很大,这事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。”
梁俊杰知他说的国企改制的事,从他这些年的经验来讲,国家的政策无疑都是从大局出发,当初土地承包到个人,就有人说这是挖社会主义的墙角,事实证明,这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。